“医生,我查出乙肝阳性,是不是没救了?”这是门诊中常听到的焦虑询问。对此,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主任表示:“乙肝虽难彻底根治,但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实现临床控制,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。”让我们听听她给出的专业建议。
乙肝病毒(HBV)属于嗜肝DNA病毒,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和性接触传播。高主任强调:“感染不等于发病,携带者与患者有本质区别。”根据流行病学调查,我国约有7000万慢性携带者,其中真正需要治疗的仅占少数。关键要看肝功能指标、病毒载量以及肝脏组织学改变情况。就像身体里住了个“房客”,只要管控得当,主人照样能健康生活。
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(DAAs)的研发应用,乙肝治疗已进入新纪元。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能使90%以上患者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限以下。高主任分享典型案例:一位35岁男性患者坚持规范用药三年后,不仅肝功能恢复正常,肝脏弹性检测也显示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。对于符合条件的优势人群,联合干扰素治疗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。
“三分治七分养”在乙肝管理中尤为重要。高主任给出具体指导:①饮食上保证优质蛋白摄入,减少加工食品;②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;③严格禁酒并慎用中药保健品;④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。这些措施能帮助修复受损肝细胞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,高主任特别指出:①乙肝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;②无症状不代表安全,需定期筛查;③保肝药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;④母婴阻断成功率可达95%以上。她提醒家属也应接种疫苗形成保护屏障。
乙肝作为慢性病需要终身监测。高主任建议建立健康档案,记录每次检查结果变化趋势。即使病情稳定也要坚持每年复查两次,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变。随着年龄增长或合并其他疾病时,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调整优化。
高子敏主任最后强调:“对待乙肝既要重视又不必恐慌。”现代医学完全可以将病情控制在良好状态,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。重要的是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,摒弃偏方秘药等错误观念。通过医患密切配合,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。